翠之鉴
作者:NJC  2011-09-1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玉器的发展史就是其佐证。考古发现玉器从新石器时代的玉斧、玉铲、玉刀;战国时期的和 氏壁;西汉的金缕玉衣;唐代的飞天和佛像饰物;宋代杯碗;元代的酒具、渎山大玉海;明代的壶、杯;清代的玉山等,到今天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岱月奇观、含 香聚瑞、群芳缆胜、四海欢腾,以及市场上繁多的玉器精品,可见我国灿烂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玉中之王的翡翠,从明清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才逐渐增多,原因主要有:
1.当时贵族们对翡翠的认识不够;
2.开采条件原始,产量较少;
3.翡翠产地崇山峻岭,环境险恶,交通不便;
4.商贸相对封闭。
    之后,翡翠饰品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缘于贵族,慈禧喜爱翡翠是有据可查的,在其殉葬品中有大量的翡翠首饰,如翡翠荷叶、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等雕刻品。正如《阅 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黄,强名似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之矣”。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 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翡翠才成为大众的玉石。
    翡翠不是中国的特产,但已成为中国人向往的玉石。翡翠产于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离我国的云南边境只有两百余公里的路程,加之我国文化传统的沿革,近些年 来大量的翡翠进入中国,使得原来不起眼的云南瑞丽、腾冲、盈江、畹町等小镇成了如今经济繁荣的翡翠集散地;也使广东省的揭阳、广州市的华林玉器街等地都成 了翡翠的加工批发商城;因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加工、销售、佩戴翡翠首饰的热潮,翡翠首饰占据了整个珠宝市场重要位置。正因为如此,更值得人们对翡翠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不能让热潮冲昏了头脑。
 
一、翡翠的表皮
    我们所佩戴的翡翠首饰都是开采者经过千辛万苦在矿山开采出来,识玉人精挑细选,琢玉人百般琢磨而成的。很多人都没见过翡翠原石,初次看见的人可能认为就是 块普通石头。其实,翡翠是一种多矿物的集合体,是颜色、结构等变化多端的玉石。翡翠的表面常常有一层颜色和结构与内部不同的物质,使人不能透过表皮弄清内 部情况。尽管是有经验的买玉人,也只是通过表皮上的各种细微的特征来判断所要购买的石头是不是翡翠,翡翠的颜色是白是绿还是红,鲜明度如何,翡翠的结构粗 细,透明度如何,有没有裂纹,裂纹的多少等。这种判断风险性极大,即人们所谓的“赌石”,原因有三:
1.自然风化形成黄色、灰色或黑色的表皮,无论如何使人见不到其庐山真面目,翡翠内部的质地如何,颜色是绿色是红还是白色,使人迷茫。
2.貌似翡翠石头较多,使缺少经验的翡翠爱好者不知所从,望而生畏。如常见的钠长石——俗称水磨子、角闪石、贵翠、绿色石英岩等。
3.一些不法商人,由于利益熏心,把不是翡翠的石头伪造一层似翡翠的假皮,或把一些没有绿色的翡翠贴上一个“翠门子”,让人迷惑。(见图1)
    传说中走夷方的驮夫,随手捡石为平衡马驮两边重量而出现高档翡翠发财的,有因马踏出绿翠而成为富翁的。然而在实际的交易市场上却不竟然,经常有用几十万或 上百万购买一件赌石,破解后一纹不值的有之,有用几千元钱购买一件高档翡翠的有之,正所谓的一夜暴富、一日变穷。因而给了那些好奇心强,勇于冒险,爱好翡 翠的人设置了“赌局”,使翡翠的交易成为一种类似激烈“赌博”行为。翡翠的内部结构变化莫测,给其交易增加了刺激性和风险性。在交易原石时,那些红外光谱 仪、拉曼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等现代化的高科技仪器手段很大程度上无用武之力,买玉人只能用传统的看、掂、触、敲等原始方法进行鉴别,判断翡翠 的质量。
所以对翡翠表皮的研究,给翡翠做“CT”,做“B超”,充分认识翡翠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
 
二、翡翠的颜色
    顾名思意,翡翠的颜色应该是红色和绿色,实际上多数是白色,个别是紫色。翡翠的颜色变化十分复杂,许多研究学者都曾进行过研究,首先颜色的成因说集中体现在:
1.白色的翡翠成分接近硬玉的理想成分,即NaAlSiO6。微量组分Mg、Mn、Ca、Cr等微乎其微。
2.绿色的翡翠是成分中含有铬元素(Cr)所致。
3.红色的翡翠是成分中含有铁元素(Fe)所致。
4.紫色的翡翠是成分中有含锰元素(Mn)所致。
其次翡翠颜色的体现形式:
1.自然色:不管是翠绿色还是褐红色,其颜色的富存状态均是在硬玉晶体内部成色。颜色是以整个颗粒状态、脉状或不规则状态分布,有透明感,分布比较自然。
2.次生色:颜色的产生是在成玉之后形成,其分布规律主要是在缝隙间或矿物颗粒间分布,受缝隙的控制,呈网状、片状、浸染状,颜色分布不均匀,不具结晶状态。
3.表层色:是一种人工浸染色,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翡翠的表面涂一层有色的物质,像绿漆,使翡翠看起来鲜艳漂亮;二是在翡翠的近表面浸入一些有色物质,像抛光粉,从而使白色或色彩不鲜艳的翡翠增色。这两种处理的颜色很容易还原褪色。
    翡翠颜色成因的鉴别方法主要有:用滤色镜观察绿色部位变为红色则可判断为染色的翡翠;用分光镜检验红区吸收光谱的特征来推测染色;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翡 翠表面结构与颜色分布的关系来鉴定染色鉴定等。但是假如次生的颜色在翡翠中是弥散形的,如自然浸色的翡和人工着色的翡颜色成因是一致的,又如何进行区别天 然与染色哪?光凭经验的观察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对翡翠颜色成因机理、分布规律的研究仍是我们认识翡翠,区别天然色与人工染色翡翠的关键课题。
 
三、翡翠的结构
    所谓的结构就是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关系,众所周知,翡翠的结构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纤维变晶结构等,翡翠为硬玉矿物多晶集合而成,单晶体的大小,集合的方 式,紧密程度决定了翡翠质量的优劣。从宝石学的角度出发,以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为基准来观察翡翠的结构,可将其细分为:
1.变晶结构:如冰种或玻璃种透明度好的翡翠,用放大镜观察,基本上找不到单晶体的界限,整个集合体溶合为一体。
2.纤维交织结构:对于那些半透明的翡翠而议言,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微细的晶体呈纤维状或长柱状,无序地排列。
3.粒状结构:单矿物晶体呈短柱状,而且晶体颗粒较大。常见于不透明的翡翠。
    翡翠的结构是玉石中一种典型特征,晶体的表现形式也独具特色,如翠性。他是由于硬玉矿物晶体中存在一组完全的解理,解理面会反光,称其为翠性。不管是原石 还是首饰在翡翠的表面总会有很多的反光面出现,所以利用这种现象进行翡翠的鉴定是十分可靠的。充分认识翡翠的结构,更助于了解翡翠的透明度,判断翡翠的质 量的优劣。
    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漂白充填翡翠(即B货)是利用化学的方法对翡翠表层结构进行处理,并充填的结果,B货的原理就象一块不干净的冰,把冰中杂质取出,用 水把杂质的部位充填结冰的过程。对于漂白充填翡翠的鉴定首先要对其结构进行观察,看其表面有无腐蚀的特征,其次要看缝隙中是否存在充填的外来物质。充填有 机物质的鉴定红外光谱仪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未充填或充填无机物的翡翠仍是判断其处理与否的焦点问题。
           

    对于翡翠质量的评价,价格的评估都是基于其颜色、结构、透明度等因素。所以在激烈的翡翠竞争市场上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慎重对待翡翠的交易,一方面要确实 把握翡翠的来源,另一方面要确实把握翡翠的表皮、结构、颜色等变化原理,这样才不致于在翡翠市场中成为一日贫穷的失败者。

图1  具"假皮"的翡翠原石
图2 翡翠原石
图3 翡翠挂件(白色,绿色)
图4翡翠挂件(黄色,绿色,白色)

 

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王春生

Copyright www.nj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国首珠宝首饰检测有限公司

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2号 电话:010-64849827 传真:010-64870362

北京天雅实验室||深圳实验室||河南南阳实验室||广东广州实验室||江苏苏州实验室

京ICP备12036776号-2

公正性声明
        北京国首珠宝首饰检测有限公司(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轻工业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质检机构。我们秉持“公正、科学、准确、规范”的质量方针,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为保持本实验室的公正性地位,确保检验检测质量,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特作如下声明:
点击查看
关闭